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689节
  “这个……是给孔仲尼的,这个,是给赵鞅的……这最后一个,则是交给范蠡的……”
  祭乐虽是极度的悲伤,但她毕竟也知这其中的轻重,所以也只得是强忍着。但闻得“少伯”之名,不由惊问:
  “范蠡?……夫君直接与他说了便是,又何必传此一手?”
  李然听了,却是摇了摇头:
  “此计之精妙,只怕是今人所不能臆测的!而且如今少伯救女儿心切,只恐会乱了方寸。吴国尚有国祚十年,所以……夫人务必要于十年之后,将此锦囊交于他们三人!在此之前,切不可动它分毫,否则只恐我计不成……”
  祭乐闻言,听得李然的这一番话,虽是对其依旧是不清不楚,但她作为最了解李然的人,自也是对其谋略是有着十分的信任。
  而且又毕竟是与自己女儿是性命攸关,她自是不敢大意。她小心将这三个锦囊收下,随后又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。将力有不逮的李然是轻轻枕在了自己的腿上,并抚着头言道:
  “好了……好了……夫君的话我都记下了……但夫君也要好好的活下去……好吗?我们要一起看着女儿成家……”
  祭乐一边说着,一边却是默默的哭成了个泪人……
  李然一行,就这样一路颠簸着,终于是感到了江边。这时,车舆外只听孙武是前来禀告说:
  “先生,我们已至钱塘!但还需得改走水路,方可入得吴王大营。”
  李然这才微微睁开了眼,并是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在祭乐的搀扶下是出得车舆,看上去就好似是没事人一般,依旧是那么的神采奕奕。
  而这时候也只有一旁的祭乐知道,李然的身体恐怕是真的快不行了。
  众人是一同乘舟渡江,这时但见山谷之间已是微微破晓,而清晨的钱塘,则是更添得一层雾色朦胧之美。
  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……总相宜……”
  李然看着这微微泛红的湖光山色,一时也是不由如是吟着,吟唱到最后,李然竟是又突然大笑了起来。
  只因,在场的所有人中,也只有他自己……知道究竟是何谓“西湖”,又何谓“西子”。
  “夫君……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……我们以后便要在钱塘安家吗?”
  李然闻言,则是看向一旁的祭乐,并与她是微微一笑:
  “自是记得的……此地风景秀丽,确是怡人呐……”
  祭乐则亦是强笑一声,并是两眼微微泛红的说道:
  “等我们救回了女儿,我们哪里也不去了,我们就在这里住下……好不好……”
  李然微微托起了祭乐那双早已吓得冰冷的手,并轻抚道:
  “好……往后……便都听夫人的……”
  而面对这一幕,在一旁的孙武和范蠡等人,都只是默默的看着,却是不敢出言打破了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安逸和宁静。
  “先生,吴王的大营就在岸边了。”
  这时,众人一眼望去,只见岸边果真是有一缕缕的青烟冒起,而且竟是绵延百里。
  “好了……这或许便是我这一生,最后的游说了……”
  第八百九十三章 吴王问卦
  待众人一齐下了舟船,李然便是先让祭乐女扮男装,乔装打扮了一番。
  而孙武则是立刻入了中军大营,是将李然光临吴国的消息是与吴王通禀一番。
  果不其然,只过得不一会,吴王便是立刻派人摆开了阵仗,并是亲自前来迎接:
  “啊!子明先生!久仰久仰!今日来我吴国,实为孤之幸甚呐!”
  吴王夫差即便是再刚愎自用,却也不得不对李然是礼遇有加。
  但见李然却只是与之淡然一笑,并道:
  “大王谬赞!今日是李然冒昧了……前来吴营叨扰了大王,还请大王见谅!”
  吴王上前,转身一个摆手,便是将李然一行是直接请入了中军大帐。并是立刻命人奉上鲜果酒盏,以为款请。
  而李然进得大帐,却是立刻环视了一番四周,发现丽光并不在现场,他不由得是心下一阵暗自庆幸。
  待众人一齐入席,吴王便立刻是命舞姬进帐,以为歌舞助兴。
  一时只见得一群舞姬入得帐,并是在帐外的一番乐声之中翩翩起舞。
  李然再放眼看去,依旧是不见丽光的身影,李然对此却是心下了然。
  吴王也确是不乏雅致,只待歌舞结束过后,这才是转身过来与李然言道:
  “呵呵,传言子明先生颇通音律,却不知先生以为,这首舞乐如何?”
  李然则是微微一笑,并直接回道:
  “中原之人常言吴越乃蛮荒之地,却不曾想也能有如此雅音。看来……大王所图者,甚大呀?!”
  吴王夫差一听,不禁为之一怔,并问道:
  “哦?先生何以知之?”
  李然则是一个拱手,朗声回道:
  “昔日吴国有王子季扎,据说可辨识天下之音,世人皆以为贤。大王如今效法前者,好礼乐而兴王事,其所图……难道不大?”
  吴王夫差闻之,不由大悦:
  “哈哈哈!孤与先生此前虽不曾谋面,却不曾想,先生竟可谓乃为孤的知音呐!”
  “实不相瞒,孤欲兴王事久矣!只无奈一直无有良策,听闻先生乃王佐之才,如今更有‘素王’之名,今日不知先生肯否赐教一二?”
  吴王夫差一边说着,一边是满心期待的看向李然。
  李然却是微微举起酒盏,却微微一笑:
  “大王可能是有所不知,李某平素里虽是略有小谋,然则对于天下之事终有看不透之处。所以,不免还要付诸于卜筮之术。”
  “今大王若是有兴致,不如便由在下替大王筮上一卦,如何?”
  吴王夫差听得李然如此说,却也不知其真假。但也知李然乃名声在外,他的能耐亦是让他不得不信。
  于是,吴王夫差也不由分说,立刻回道:
  “好!那……就请先生代劳,替孤筮卦!”
  随即,李然是一个作揖应允,并是从自己的袖口中取出了一把蓍草,并是有模有样的摆弄起来。
  而这一幕,却也是直接看傻了范蠡和孙武等人。
  毕竟,他们追随李然,却也从未见过如此奇葩的场景。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,李然分明就是一个从来“不占”的人。也绝不会把类似命运和前途之类的东西,付诸一把蓍草。
  却也没过得多久,只听得李然又是轻咳了几声,又装模作样的拱手言道:
  “恭喜大王,今筮得《困》卦,卦辞所言之‘大人吉’,可见乃为吉兆啊!”
  吴王夫差闻言,不由是心花怒放,大笑道:
  “哈哈哈!好!好啊!真乃天助我也!”
  就在这时,李然却又是开口言道:
  “不过……大王虽是卜的王事,但卦中却还另有一象,尚不知……是否得验。”
  而这时吴王夫差却早已是高兴得得意忘形,只大手一挥,慷慨道:
  “哦?不知是何象所示,先生但说无妨!”
  李然又是一个拱手,朗声道:
  “卦中所示,大王近日或可得一奇女子!却不知是否得验?”
  祭乐和范蠡听了,皆是不由心中一紧。显然,李然所言的“奇女子”不是别人,正是丽光!所以,他二人此刻也完全不知李然究竟是准备如何的打算。
  而吴王听得李然所言,也不由先是一愣,随即又不禁问道:
  “哦?先生所言……何意?”
  李然则是微微一笑,并与他解释道:
  “今筮得《困》之《大过》卦,《困》者,主卦为中男,客卦为少女。乃主人得女,女得大位之兆!只是……李某曾听闻大王因志于父仇,故而一直不曾逆迎他国公室之女立后,所以……尚不知此卦是否得验?”
  其实,李然这一句话,乃是给了吴王夫差一个台阶。
  因为按照惯例,新君即位之后,就应该是从其他的诸侯那里逆迎公室之女为妻。
  但吴王夫差如今即位都快三年了,却尚未逆迎任何的诸侯之女,这于当时而言,乃是颇失颜面的事情。
  只因吴王夫差为人太过于骄横,且刚愎自用,以至于天下诸侯皆不敢与之亲近。
  但如今这一“打脸”之举,在李然的口中,却反倒是成了为报父仇而不移其志。
  显然,李然的这一番话,确是给了夫差一个极好的台阶。
  所以,吴王夫差听得此言,立刻是回道:
  “啊对!先生之言,俱实啊!”
  李然随即又是嗤笑一声,并道:
  “今得《困》卦,大王恐怕是好事将近,却不知……此女现在何处?”
  吴王夫差一听此问,却突然是面露尴尬,并不由是瞥向了一旁的大夫伯嚭。而伯嚭却亦是与他微微摇了摇头,以示否认。
  显然,伯嚭替越王勾践奉送美女一事,虽然其身边的许多人都有所耳闻。但是,对于吴王会如何处置这些女子,而这些个女子究竟是何处的来历,却只有伯嚭和他自己知道。
  然后,吴王夫差又扭头转向李然,并是拱手嬉笑言道:
  “呵呵,果然是瞒不住先生……孤近日确是得了一女,此女乃为郑国女子,名夷光,颇有颜色,孤……甚是喜爱。所以正准备立她为后。”
  “只是……此事尚不曾为外人所知,先生又是如何得知的?”
  很明显,吴王夫差所言的“郑国女子夷光”,正是李然的女儿丽光。
  祭乐听到自己的女儿,不由是一阵激动。李然却是暗中执住了她的手,显然是让她稍安勿躁。
  这时,只听李然又道:
  “呵呵,此乃卦象所示,李某又岂能是未卜先知?”
  但转眼间,李然却又是长叹一声,故作姿态的是摇了摇头,直道:
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