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嫡子 第4节
  朱标刚要点头赞许,却是猛的止住,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站在前面仔细回味斟酌朱允熥这番话的朱元璋。
  见老爷子没有什么反应,这才放下心来。
  但在朱标心里,却是给朱允熥记下了这笔账。
  竖子当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了!
  而在学堂里。
  黄子澄已经彻底的怒了,他猛的一拍桌子,正欲说话。
  一直坐看朱允熥和先生对论的朱允炆,却是站了起来,面目直指朱允熥。
  “允熥,先生教的乃是人生道理,先贤至理名言,乃是为了我等品行德养。再者,治国之道,当以朝堂衮衮诸公为要,为天子牧民,为社稷计。”
  “边塞诸将士,乃军户将门。守边戍疆,乃是他们的权责所在,不出错便是好的了。遑论,将他们与朝堂诸公相比,与天下读书士子相比?”
  “你如今尚且年幼,未及及冠,当多思多想,少些执念争论。”
  这笔崽种是脑子坏了?
  朱允熥斜眼扫向朱允炆,觉得这厮后来能干出那么多的荒唐事,也确实是有由来的。
  而在这时。
  上方的黄子澄眼看朱允炆这般为自己说话,当真是满心欢喜,只觉得这个学生当真是教的不差。
  他亦是开口道:“允炆所言不差。我大明户籍严苛,为的便是人人各司其职。边塞将士,天生职责,戍守边疆,为国征战。当受朝堂节制,而朝堂职权,源自朝堂诸公。若不以文持社稷,允熥郡王,难道是希望那些边塞武夫秉持朝政,重现前唐藩镇之祸?”
  屋外,朱棣瞬间目光一沉,眼神冷冽,再难自控:“黄子澄此人居心不良!”
  第五章 天子不以文武而论
  学堂外。
  一直凝神听取屋内几人争论的朱元璋,这时候脸上终于是有些一些表情变化。
  皇帝的脸色略显阴森。
  他回首,看向太子朱标:“允炆这些道理,你听过?”
  朱标浑身一颤,心头一动,摇摇头:“父皇明鉴,允炆的功课皆由学堂先生们操持。儿子这就去叫了他们出来训话!”
  朱标说完之后,便要提起脚步,进到学堂里,扼制住今天的这场东宫学堂闹剧。
  身为大明皇太子,执政多年,朱标时至今日,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治思想和为政理念。
  他怎么可能听不出黄子澄言论之意,又如何不知朱允炆的言谈意味着什么。
  甚至于,朱标还悄无声息的瞥了一眼身边的老四。
  老四是大明宗室亲王,更是坐镇北平,节制十数万大军的军中悍将。眼前这样的言论,不仅仅会寒了老四他们的心,更会寒了大明百万将士们的心。
  然而。
  朱元璋却是冷哼一声,衣袖重重一挥,双手背到身后。
  “且听下去,朕要听听,允熥会如何说!”
  将要迈出脚步的朱标,停了下来,举着手迟疑的看向朱元璋。
  朱棣这时候也在后面淡淡的说道:“大哥,臣弟也想听听允熥会说些什么。”
  学堂内。
  朱允熥冷哼一声:“二哥当真糊涂!”
  他一开口,便直怼朱允炆这个憨批。
  而后又看向上方讲桌后的黄子澄,冷眼一瞥。
  “大明百万将士为国戍守边疆,舍生忘死,护佑社稷,何罪之有,妄论其责,先生当真是朝堂大才啊!”
  朱允熥这番话,说的满是嘲讽之意。
  未等黄子澄发怒。
  朱允熥又道:“此乃皇城大内,东宫学堂,我等皆为大明宗室,当不可以天下读书人并论。黄湜,尔为皇爷爷与父亲遴选先生,授课育人,本已荣耀之极,却不思其中道理,妄自非议,当真胆大妄为!”
  朱允炆终究年少,当即开口反驳呵斥:“朱允熥!你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!”
  朱允熥不甘示弱,周身气势一变,徒然拔高,怒目瞪向朱允炆,只一眼便将朱允炆吓得连忙倒退两步。
  “二哥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吧!”
  朱允熥讥讽一声,才道:“二哥乃是我大明宗室血脉,却于朝堂文武有偏袒之意,二哥又意欲何为!”
  一言而决。
  朱允熥的目光微微的扫向学堂门外空荡荡的院子,先前他已经听到了外面有几道细微的脚步声。
  有人来了,却并未进来。
  必然不是宫中仆役。
  那就很可能是朱标来了!
  这是一个机会,一个打压黄子澄,乃至于是朱允炆的机会。
  他又如何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  心中有计量,朱允熥顿时夸夸而谈起来:“尔先前言及前唐藩镇之祸,乃源自武将失控。然尔忘却前宋优待士大夫,致使国富却困局江南一隅,岳飞征北收复失地在望,却因朝堂奸佞,一十二道金牌召回,含冤而亡。”
  “吾等为大明宗室,尔亦知晓其中道理。”
  “大明宗室当不已文武而论社稷,天子更不以文武而论江山。”
  “文官治国,武人开疆,文武并用,方为盛世可期。”
  “偏武,则藩镇之祸可证。偏文,则弱宋前车之鉴。”
  “我大明天子,大明宗室,不以文武而论天下,当以才论,以能论。居中宫,阴阳调和,文武权衡,定江山社稷,亿兆黎民。”
  “二哥乃宗室子,却不知其中要害,偏重文持社稷,是要我大明江山重现弱宋之故?黄湜老儿,妄为东宫先生,却不知国家之重,妄议重文轻武,窃为私利,如何为人臣!”
  “尔等言吾争夺小利,却浑然不知国家之大义,当真可笑之极!”
  朱允熥洋洋洒洒,一番长篇大论,在这小小一方东宫学堂内,可谓是如那洪钟大吕,震耳发聩,令人目眩。
  朱允炆何曾见过,往日里那个秉性懦弱的三弟,有今日这等伟岸气派,已然是被震得心神胆战。
  上方的黄子澄,被朱允熥一口一个黄湜老儿,给骂的满面涨红。
  当即咿呀呀的张口叫骂:“放肆!放肆!当真大胆!”
  “老夫这便去宫中,面呈陛下,便是拼着老夫这身官袍,也要将你这小儿弹劾了!”
  说将话也,黄子澄便以提起袖袍,就要迈步冲出学堂。
  这时,一道人影,映入学堂门口。
  “都给朕闭嘴!”
  朱元璋的脸上阴云密布,作为大明朝的开国君王,浑身散发着君王的威严和权压。
  只是一眼,便让屋子里的所有人,浑身一颤,纷纷不由低下头来。
  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,联袂并肩而入,亦是冷眼扫过全屋。
  太子的脸上有一丝阴霾,却不知究竟为何,是在针对何人。
  倒是燕王朱棣那副阴森森几欲杀气毕露的眼神,却是明晃晃的冲着黄湜去的。
  这厮当真居心不良,便是允熥侄儿口中前宋那等祸国奸佞!
  黄湜眼看皇帝和太子还有燕王,突然到来,心中倍感意外。
  却是当即一拜到底,当场就跪在了朱元璋面前。
  “陛下,太子,臣下今日受允熥郡王诬蔑,实难在此授课,还请陛下和太子,另选贤明,于东宫之中教授宗室。”
  一旁的朱允炆这时候方才反应过来,也是跪在了地上:“皇爷爷,父亲,允熥年少无知,口出狂言,妄议朝政,妄议文武,其行于礼不合,其思于国不利,孙儿奏请皇爷爷,当训诫允熥,令其改过自新!”
  朱元璋冷哼一声,惊得跪地二人浑身一颤,当即闭口不言,俯首乞尔。
  他全程未曾看过跪在地上的朱允炆和黄湜一眼,反倒是颇为好奇的注视着站在一旁同样低着头的朱允熥。
  这个孙儿他是晓得的。
  年幼母妃早薨,一直长在东宫里头,大抵也是因此,自小性格内敛,秉性懦弱,平日里不争不抢,为人低调。
  只是今日,言辞却是何等的犀利,谈吐又是何等的锋锐。
  其见识,也非是一介长于宫廷的顽童,能够知晓的。
  这不禁让朱元璋一时心中大动,暗自欢喜,却又不能明露外表。
  只是看着朱允熥如今这番乖巧模样。
  朱元璋终于还是轻笑出声:“当真是个好小子!”
  这边朱标还未开口,朱棣已经抢先说道:“允熥这孩子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!儿子为父皇贺,为太子贺!”
  经过昨日的事情,又有今日眼前发生的事,朱棣没来由对这个侄儿欢喜的紧,当真是有那么一瞬间,想要更改注意,要求着父皇和太子将这侄儿放在自己身边,跟着自己到北平去。
  朱标这时候终于是得空开口:“何故要与先生、兄长争论?”
  “你也给朕闭嘴!”
  第六章 吾得麒麟子
  朱标顿时一个恍惚,回头茫然的看向朱元璋。
  成为大明太子已经不知多少年了,朱标已经记不起,上一次父皇这般呵斥自己是什么时候了。
  再看父皇的目光,一直都放在朱允熥这竖子身上。
  朱标目光一转,心中流过几缕考量,只是眼下并非适宜的时候,便暂且略过。
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