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4)小气
  李姝菀认过李家的祖先,最终还是没拜洛风鸢的牌位。
  李瑛没有强求,关上祠堂的门,抱着李姝菀离开了此处。
  宋静执伞匆匆赶来时,恰瞧见二人从祠堂出来。
  平日里府中闲暇得清冷,李奉渊又是个不喜欢旁人贴身伺候的,宋静每日只用绕着栖云院做事,清闲自在,许久未像今天这样狼狈奔窜过。
  他年已有五十,腿脚也不大中用了,这两趟跑得他气喘吁吁,背都汗湿了。
  他远远看见李瑛高大的身影,面色一喜,忙唤了声“将军”。
  李瑛闻声回头,李姝菀也跟着望了过去。
  李瑛幼时,宋静曾是他身边的小厮,如今坐在管事的位置上,是府中几十年的老人了。
  宋静快步走近,见李瑛好端端地站着,没缺胳膊没少腿,神色宽慰:“久别相见,如今知将军一切安好,老奴就是明日去,也可安心了。”
  李瑛无奈摇头:“许久未见,你这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古板性子倒是不曾改过。”
  他同李姝菀道:“此人是宋静,府里的管事,你以后有什么事都可寻他,叫宋叔吧。”
  宋静低头看向李瑛怀里的李姝菀,李姝菀拔开额头垂下来的大氅,睁着还有点泛红的大眼睛看着他,乖乖喊了一声:“宋叔。”
  半大点个人,和司阍说的一样,的确是玉娃娃一般的乖巧,声儿也软和。
  宋静膝下无子女,这一声叫得他心头沁了蜜似的甜,可想到她是李瑛在外面的女人生下的,又有几分唏嘘。
  主人给了面子,做下人的却不能就此忘了尊卑,宋静没有直接应下,而是微微垂首,道了声:“老奴惶恐。”
  李瑛对宋静道:“我女儿,年七岁,名姝菀,以后我不在府中,你多费心。”
  李奉渊被李瑛扔在望京这些年,是宋静看着长大,如今将人交给他,李瑛放心。
  宋静忙应下:“是,将军,老奴省得。”
  他说着,抖开备好的伞,上前撑在李瑛与李姝菀头顶,挡住风雪。
  一人打不了两把伞,他替李瑛撑伞,自己就得淋着,李姝菀看他举得吃力,朝他伸出手,小声道:“宋叔,给我撑吧。”
  宋静愣了一下,没想到李姝菀会这样说,他也没见过哪家小姐从奴仆手里拿伞亲自撑着。
  他看向李姝菀,见她眸色纯净,身上并无半点架子,猜到她以往在外头过的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日子。
  他心中怜惜,不自觉放柔了声音:“还是老奴来吧,别累着小姐。”
  李瑛倒是顺着李姝菀:“无妨,给她吧。”
  宋静这才点头应下:“是。”
  三人顺着湖边往栖云院的方向走,地上李奉渊留下的脚印还未被细雪掩盖,孤伶伶一行,延伸到看不清的路尽头。
  李瑛顺着李奉渊的脚印往前走,突然开口问:“他常来祠堂吗?”
  宋静知道李瑛问的谁,回道:“不常来,除了夫人的阳辰阴生,只有逢年过节时偶尔会来看一看。”
  说完,安静了一会儿,宋静问:“老奴已经让厨房备下早食,不知将军待会儿要在哪用食?”
  李瑛问:“行明吃过了吗?”
  行明是李奉渊的字,宋静道:“还未曾。”
  “那便一起用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李姝菀高高举着伞,安静听着二人的话,没有出声。
  走着走着,李瑛想起来似的突然道:“回来的路上翻了车,姝儿的行装掉下了山崖,所有的东西都得准备。”
  他说着,低头看了眼李姝菀裙摆下露出的粉鞋尖:“叫人去买两双鞋,处处是积雪,行路也不便。”
  李姝菀听见这话,像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,把鞋子往裙摆下缩了缩。
  宋静见他一路抱着李姝菀,是出自疼爱,没想是因为踩湿了脚上这双鞋就没得穿了。
  宋静连声应下:“老奴待会儿就叫人去买。”
  几年来府里都没什么变动,为李姝菀置办这事儿在府里是件难得的大忙事儿。
  宋静在心头捋了捋要置办的东西,忽然想起一事来:“寻常用物府中一直都备着,只是府里的绣娘母女前天日回了老家,若要做新衣裳,得等上几日。只能先在外面买些成衣,不过外面的成衣大多料子粗糙,怕小姐穿着不自在。”
  这事儿本不值一提,不过宋静想李瑛将李姝菀从外面接回来,自然是想她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,便提了一句。
  李瑛不理家事,没想过还有这些问题。他问:“行明从前的衣裳还在吗?”
  宋静听他这么问,怔了怔,迟了半声才回:“都收着。”
  李瑛半点不客气:“那就先取两身没穿过的出来给姝儿穿着,等绣娘回来了再缝制。”
  当真是亲生的儿子,才吵了一架把人气走了,这时候又打起他衣裳的主意。
  李姝菀听得这话,轻轻抿着唇,抬头看了李瑛一眼。李瑛会错了意,问她:“不想穿他的衣裳?”
  李姝菀微微摇头。她像是怕李奉渊得很,小声道:“我怕哥哥会不高兴。”
  李瑛倒是果断:“他没那么小气。”
  宋静听得心头苦笑:怕就是有这么小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