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继承了爷爷的万界农场 第5节
  一路上芫伯就听他说起那些玩具的来历,足足说了个把小时才结束。
  “芫伯姐姐真厉害!”
  临下车前,芫伯终于得到了罗亮由衷的认可,说那话时,还主动伸手牵住了她。
  前些年看的动画片没白看!
  芫伯笑。
  ***
  临潼县的发展好似完全没有影响到古洛镇。
  老旧得如同十几年前的街道完全没什么发展可言,刚下中巴车,芫伯就看到不少老人坐在街边抽着旱烟。
  十几个人聚在一起,升腾起不小的烟雾。
  红转建筑为主的房子中还夹杂着木制的两层小楼,暗得已经和夕阳融到了一起。
  “咳咳!”罗亮被呛得咳了几声。
  “我们先去吃饭,吃完再回!”
  天色渐暗,有些店铺里已经开了灯,此时已过了吃饭时间。
  白渭村离镇上还有小会的车程,要先去镇子的另一头找三轮车才能出发。
  三人中除了芫伯还精神饱满,董二婆和罗亮精神头瞧着都落了下去,一路上话也变得少了许多。
  古洛镇是个井字型分布,中间区域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方。
  那里几乎聚集了中学小学和唯一的中型超市。
  当然,饭馆和各类商店也不少。
  “咱们去吃米粉。”
  饿了许久的肚子闻到食物香味,自动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。
  董二婆指着家招牌灰扑扑的面馆说着,人还未到大嗓门已经让里面的老板抬头看了过来。
  【大水面馆】
  如果没记错的话,十几年前芫伯在镇上读小学时就来吃过。
  老板当时是个白发的老伯,看到是孩子来吃,就会刻意的多给些面。
  至于味道……
  绝对不是这回吃到的那样寡淡!
  辣椒油里的八角味太重,完全盖过了辣椒的香,而且缺少其他香料的余韵,寡淡得很。
  “咦?”
  别说是芫伯的舌头,就连董二婆都跟着疑惑地看了好几眼店里的招牌。
  确认还是老样子时,忍不住转头去问收银台里坐着玩电话的中年女人。
  “面馆换老板了啊?”
  “没啊!”女人头都没抬,手指仍旧飞快地打着字:“我公公前几年过世了,我们刚接过来。”
  “我说咋米粉里的豌豆少了那么多!”
  如此直接的话让女人终于不满抬头,轻蔑地瞟了董二婆几眼后不咸不淡地撇嘴道:“现在物价多贵,一碗面就十块钱,比县城可便宜了不少。”
  十块钱一碗面在古洛镇算是高的,刚才芫伯一路看来,发现招牌上写的都是二两面七块。
  老板娘用这的物价跟旅游地县城相比,难怪心里还觉得愤愤不平。
  “二婆,我们快吃吧!”
  阻止了还要跟老板娘掰扯几句的董二婶,芫伯低声提醒她:“一会该没车了。”
  吃完这碗没滋没味的米粉,肚子里终于有了点着落,芫伯招呼几人继续赶路。
  别说是这家面馆,整个街道上都看不到多少人走动。
  明明只与临潼县才个把小时的车程,两处的景象简直天差地别。
  走在街道上,总有种处于华国八十年代的落后感。
  一行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人,花五十块钱请人家骑三轮车将他们拉到了村口。
  耳边呼啸的风终带来丝凉意,三月份的古洛镇已经有了些炎夏的势头。
  好在通往村子的道路已经铺设了水泥路,才让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路缩短到了十几分钟。
  天完全黑透前,他们终于到了下水村的村口。
  ***
  白渭村。
  几座村子是建立在一座低矮山坡之上,村子呈个之字形。
  之字的下面是下水村,而白渭村地处在之字头顶上的那一点,差不多在山头顶上了。
  要一路顺着坡走上二十几分钟才能到。
  三轮车将人拉到山脚就不肯往上,芫伯三人只得拉着行礼步行回村。
  罗亮已经在董二婆背上睡着,而芫伯则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行礼。
  饶是力气再大,一路奔波下来,也累得她气喘吁吁。
  董二婆的那个牛仔包……着实太重!
  箱子轱辘碾压水泥地的声音在空旷的村里引起不小动静,不少人打开窗子来看。
  走过下面的村子,中间这段路几乎没人烟,水泥路两旁都被一人多高的杂草所覆盖。
  “咱们白渭村啥都好,就是交通太不方便了。”
  董二婆累得说话都有些断断续续,今天如果不是芫伯同路,她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!
  越临近村口,路就越发陡了起来。
  交通不方便这点,芫伯深表同意。
  白渭村的风景没几个村能比得上,爷爷当年也说这里是福地。
  以前水泥路没修起来时,要下山上学每天都要早起一小时,然后走路去镇上。
  路上唯一的乐趣就是观察谁家又种了些什么新鲜东西。
  看着看着,她都能记下什么时节种什么蔬菜了。
  “终于到了。”
  一棵巨大的榕树出现,就意味着白渭村终于到了。
  董二婆家就在村口前几十米,一栋二层的红砖小楼出现在眼前,二楼有昏黄的灯光透出。
  “罗老二!罗老二!”
  咔哒--
  二楼的窗子被推开,罗二爷惊喜地看向来人,发现是自己妻子没错,人立马缩了回去。
  “今晚你就在我们家睡,你爷爷那个老房子不打扫打扫根本没法住人。”
  走到罗家门口,董二婆就不让芫伯独自一人继续往上了。
  芫藕生的老屋在村尾,还要继续爬坡好一段距离,一个女孩子走夜路她根本不放心。
  本想拒绝的芫伯硬是被拉着走进了罗家的院子。
  罗二爷已经打开了自家堂屋的大门,先是接过睡熟的罗亮稀罕了好半天,而后才看到芫伯。
  “是芫伯这丫头!”
  罗二爷的表情和董二婆如出一辙,上下好一番打量芫伯后,才露出惊喜笑意。
  第5章
  “罗二爷。”
  记忆里高瘦干练的中年人变成个微微有些驼背的老人,说话时芫伯还看到他的门牙都缺了一颗。
  团圆带来的喜意让罗家老两口兴奋余韵持续了很多。
  两人安排好罗亮拉着芫伯就聊个没完,左右耳传来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半夜。
  也多亏了二老,芫伯几乎知道了白渭村这些年里的所有变化。
  白渭村。
  芫藕生在世时在十里八乡都是个大村,村里共有三十多户人。
  随着华国的发展,公路在几年前陆续修进了山里,被占到土地的人家都搬到了镇上。
  山里生活的诸多不便让年轻人都选择进大城市打工安家。
  只几年时间,村里就只剩下不到六户人家。
  其中像罗二爷家这样只剩下老人孩子的就有四户,剩下两户人在镇上做买卖,只逢年过节才会回村。
  所以!说白渭村是个留守村根本不为过。
  芫伯是白渭村五年来,头一个回村生活的年轻人。
  “村里少事,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尽管招呼就是。”
  罗二爷卷着旱烟,豪爽地跟芫伯保证。
  “就是!”董二婆也连连承诺:“村里的几家人当年都受过藕生哥恩惠,你只要发话大家肯定会帮忙。”
  除去罗二爷家,村里剩下三户常住人口。
  罗二爷家的邻居名叫芫剑锋,跟芫藕生算是堂兄弟,芫伯应该称呼声三爷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