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玉和湘云
  见着宝钗过来,子骊和贾母反射性的皱下眉,贾母温和的笑着:“薛才人,快请起,我可担不起。托才人的福,身体还算过的去。”
  子骊也对着宝钗和颜悦色的问好,不冷不热的敷衍着。对于贾母和子骊疏离戒备一点没放在心上。反而是更加温柔和顺的和子骊说话,当着这些人的面前子骊也只能耐着性子和她敷衍着。
  “哎呀,到底是外甥女,贾太太和薛才人,你们看她们站在一起倒是比太子妃更像是母女两个。记得一次皇上喝多了,还指着薛才人叫淑妃呢。她们怎么不能不像的?”宁妃的话越发的露骨了,子骊心里暗自揣测,这个宁妃是要做什么?自己和她没怨没仇,怎么就叫着自己不放了?
  “宁妃妹妹的话还是什么意思?薛才人和贾太太是亲戚,外甥女像姨妈有什么奇怪的。我看着王子腾和他两个儿子也是和贾太太有些神似的地方。都是一家人,有神奇怪的。你说我和贾太太相似,我倒是高兴呢。谁都知道她是个有福气的人,一双儿女那样出色,养了几个亲戚家的姑娘也很好。我若是能有贾太太一半的福气做梦都要笑醒了。”淑妃立刻跳出来表示你少拿相貌说事。这个宁妃内心奸诈险恶,一定是没憋好屁。
  宁妃没想带淑妃先出来对自己连消带打,一时乱了阵脚。宝钗刚要说话,忽然湘云蹦跶哒的过来对着宝钗说:“宝姐姐,你的金锁怎没带着呢?”边上的迎春忙着扯着湘云的袖子低声的说:“你怎么还混叫呢,是薛才人,快点给才人请罪。”说着迎春要拉着湘云跪下来给宝钗请罪。
  在情理上说宝钗应该拦着迎春和湘云给她下跪,谁都知道湘云也是在贾母跟前长大的,和宝钗也算是从小长大的姐妹。今天即便是有了分别,可是在皇后面前,宝钗不能拖大。而且湘云是个天真的性子,她的婶娘也是常常带着湘云出去应酬的,她性子直,孩子气重,京城的贵妇圈里面都知道。谁知宝钗却看着迎春和湘云给她跪下来,等着迎春和湘云请了罪,她才做做样子,虚着身后叫她们起来。
  皇后冷眼看着宝钗的做派,嘴角微微露出个笑容,子骊和贾母也忙着过来对宝钗毕恭毕敬的央求:“湘云性子莽撞,还请才人宽恕。”
  宝钗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,她等着子骊和贾母说了半天的央求话,才做出大度的样子微笑着说:“老太太和太太别介意。我知道云妹妹是个直性子。她的话我一向不放在心上。”
  “就是说是宝姐姐是个好人,以前在老太太跟前宝姐姐对着我们十分关心,记得一次我来园子里面住着,大家起诗社,却是我的东道。都是宝姐姐帮着我张罗的,我那个时候就知道宝姐姐是个宽厚善良的人,和她说以后就拿着她做亲姐妹了。宝姐姐说她一直拿着我做亲妹妹。”湘云时候忘记了刚才是为什么跪在地上请罪了,她依旧一口一个宝姐姐的叫着。在场的嫔妃们时候都被湘云的话给吸引住了,全都津津有味的听着她说话。
  “难怪,你就不用改口了,叫宝姐姐就是了。”皇后很有兴趣的对着湘云招招手,叫了湘云在跟前:“你今天跟着老太太来了?前几天你婶子还来给我请安说你长大了,谁知还是这副口无遮拦的小孩子心性。你们在园子里面起诗社?看样子是都会作诗了?”
  皇后饶有兴趣的问起来湘云他们姐妹在园子里面的日常生活,湘云也不怯场,滔滔不绝的说着她们姐妹在园子里面的生活。深宫日无聊,平日大家聊得都是些衣裳首饰,皇帝的恩宠,时间长了都觉得没意思了。这会忽然听着湘云清脆欢快的说起来一群小姐妹的幸福生活,这些嫔妃都听的津津有味。
  别人都听的入神可惜,只有一个人不舒服了,宝钗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神色,她心里正在懊恼着呢。她刚才故意在湘云和迎春跟前摆架子,实在是她内心最直接的反应,没等着她的理智阻止迎春和湘云,她内心另一个声音就操纵了她的身体。以前在贾家的时候她处处小心,希望做的八面玲珑,叫别人都时候她好。那个时候她也算是放低身段了,耐着性子和呱噪的湘云住在一,听她的疯话。
  现在她终于能在湘云面前做回真正的自己了,看着迎春和湘云对着她跪下来的一瞬间,宝钗的内心是满足的。但是满足是要付出代价的,皇后明显是对她的作为表示不满。看着皇后一脸慈爱的和湘云说话,宝钗的心里越发的难受。
  自从入宫以来,就没人对她这么和蔼的说话,就没人拿着她做人每天都在算计和被算计中度过。为什么,自己就不配别人对她真心的好么?
  “你和一个毛丫头叫什么劲,今天是个好机会,你要知道皇上要给淑妃的两个儿子加封地。凭什么她独占好事!我要把该我的东西一样样的拿回来!”宁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宝钗身边,低声的呵斥她。
  “我有什么办法,皇后既然喜欢她,娘娘何必要这个时候出来扫兴呢。那件事不能着急,还要徐徐图之。”宝钗压低声音辩解。
  “你别想偷懒,我手上可有——你自己想着吧!”宁妃冷笑一声转身走了。
  宝钗看着宁妃的背影,踌躇了一会,半晌她似乎下了决心,咬咬牙向着皇后那边走去。
  “云妹妹真是个话口袋子,当初我都后悔了和你在住在一处了。”听着湘云的话,宝钗似乎又变成了那个善解人意温柔端庄的宝姐姐了。她感慨着:“听着云丫头的话,真是叫人感慨万千。当吃姐妹在一起是何等快乐,可是现在——早知于此,我真是”
  宝钗的话吞吞吐吐,似乎她进宫是不情愿的,是有难言之隐的。德妃立刻抓住了宝钗话里的意思,问道:“薛才人难道当初进宫参选是不情愿的?听着史家姑娘的话我也奇怪呢,按理说你可以不用进宫参选,你只有个母亲和哥哥,当初扔下他们就不担心么?”
  “我从小跟着母亲哥哥来京城,一直寄居在姨妈家里,姨妈就和我的母亲是一样的。我那个时候哪里知道这个。”宝钗画风一变,言语之间似乎在暗示是子骊把她弄进来的。此话一出,子骊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,这个宝丫头是疯了吧,她也不想想把自己拖下水来有什么好处?
  这个话说的太有阴谋的味道了,大家一起看向子骊。淑妃当年是盛宠,她现在虽然上了年纪,可是皇上还想着呢。她两个儿子也是很得宠的。这个薛才人一进宫也是颇有恩宠,她们长得那么相似。不少人都知道当年子骊作为王家的小姐争夺太孙良娣的事情——这里面不由得叫人浮想联翩,看样子那个谣言是真的!
  “宝姐姐是最自在,家里有事就出去了,没事就进来。如今薛姨妈和薛大哥在南边,当初他们来京城不就是为了宝姐姐应选的事情吗?说起来可是气死我了,中秋节的时候,你自己回家过节了,连着诗社的中秋诗会也不来!”湘云笑嘻嘻额戳穿了宝钗的话。
  皇后听着微微一笑,忽然想起什么,问湘云:“对了你方才说什么金锁?是什么来历?”
  “那个金锁是宝姐姐的,她金锁上的话和宝哥哥玉上的话是一对的!”湘云眉头一扬,话一出口,引起些小骚动。以前宫内传闻,薛选侍有个高人送的金锁还有神奇的冷香丸。那个东西异香扑鼻,据说是什么海上的神仙给的方子,为了这个太后还高看了她一眼。无数的目光顿时落在了宝钗身上,皇后微微一挑眉对着淑妃说:“我记着她刚入宫的时候就在你宫里住着的,你可看见那个金锁了?”
  “怎么没有,样子一般上面刻着两句吉利话,云丫头你说怎么和太子妃弟弟的玉上的话是一对了。”淑妃时候察觉到什么,立刻站在了皇后的一边。在皇宫里面讨生活就像是在海上行船,你要随之注意风向的变化,要是一个不注意付出的可是生命的代价。
  若是说国与国之间还能坐下来有个会谈,签订上一份什么协议,可是在宫里,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,一句话说错了,甚至在不应该的时间出现在哎不应该的地方,都是致命的危险。淑妃能在宫中屹立不倒下,察言观色的本事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  “云丫头总是多嘴!我家宝玉八个玉是天生就带下来的,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人都惊疑不定,宝玉的父亲更是说生个妖孽出来。后来有个游方僧人来说府上新得的小公子有点慧根,那个玉是天生保护他的。还说什么能除邪祟,避灾祸的话不过这些年也没应验过。反而宝玉从小就是磕磕绊绊的,时常生病。如今长大了总算是好些了。不过这一场故事,闹得京城都传遍了,连着老家都有人知道了。一出去人家都指指点点。还宝玉生的腼腆不肯出门大概是为了这个缘故。按着我说什么天降祥瑞,不过是哪个和尚随便编个谎话来要赏钱罢了。要说薛才人的金锁,那个时候她家在金陵呢,我听着薛才人的母亲说也是一个和尚给的。我想着都是父母爱子女,想着求个什么金锁啊,给孩子保平安的。”子骊作为事情当事人亲自出来解释了。她没直接承认也没否认,只把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金锁来历给说清楚了。至于停在个人的耳朵里是社么意思,也只有大家自己发挥理解了。
  皇后听了这话微微一笑,淑妃叹息道:“可怜天下父母心,做母亲的总是希望孩子好。”
  “倒是我家的宝玉,不成器,没的叫人笑话。”贾母神补刀,在场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意思。原来在二十年前就是一场大戏。大概是薛家想和贾家攀亲,才闹出个金锁的祥瑞和宝玉的玉配对的。至于为什么后来宝钗进宫,听着贾家老太太的话是,薛家嫌弃宝玉不上进罢了。
  “提起来你们家的宝玉,不如请了来我们看看。我觉得是老太太和太太太过谦虚了,你家的贾珠我也见过,皇上亲口夸奖他稳重,我想他的弟弟怎么也不差。还是一母同胞,连着你们家的三姑娘都是好的,何况是他呢。不如叫来我们看看,顺便也瞻仰下那个稀罕物如何?”皇后不再理会宝钗,忽然对着宝玉发生了兴趣,要叫宝玉进宫看看。
  “无职外男不敢擅入宫禁。”贾母和子骊都站起来请皇后收回成命,宝玉虽然是太子妃的亲弟弟但是没任何的功名职位,皇宫这个地方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。今天不仅皇后在而且连着不少年轻的嫔妃都在。忽然叫了宝玉进来不太合适。皇后却是不以为然的说:“都是一家的亲戚,你们家宝玉是太子妃的亲弟弟,算起来是很亲近的亲戚。在民间哪有那些虚礼?”说着皇后叫人去宣召宝玉进宫。贾母和子骊也只能罢了。这里皇后兴致正好,她叫人摆上来新鲜的茶点和水果,大家按次坐下来一起说话赏花。
  皇后正和元春说起来太孙的长命金锁:“已经早佛前念经开光了,每年都改换一个新的。这个是金银局的工匠呈上来的,你看如何?”说着一个太监端着盘子上来,鹅黄色的缎子上面放着个金锁,上面嵌了许多珠宝。边上淑妃立刻称赞起来:“好精致的手工,原来是金子掐丝的,看着很大,其实分量轻多了。小孩子家怕沉,别闹个实心的疙瘩还坠了他的脖子。”
  “淑妃娘娘说的对,记着当年淑妃娘娘的两个皇子也是用掐丝的金锁,皇家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小门小户的人家,只认金子是好东西,整天挂着个实心的疙瘩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呢。有点见识的都不会叫小孩子为了面子受罪的。”跟着淑妃来安嫔有意无意的看一眼宝钗,神色尽都是讥讽。要知道安嫔也是出身富贵,在宫中一向是除了皇后和淑妃别人都不放在眼里的。她暗自讽刺宝钗出身低微,几个被宝钗抢了恩宠的嫔妃立刻幸灾乐祸的窃笑起来。
  宝钗的脸色有些难看,她现在是被逼上梁山,想要退步抽身也不能了。子骊和贾母也不是说话,只冷眼看着她们的能明争暗斗。一会贾珠陪着宝玉进来了,贾珠是陪太子读书的,在宫里是个熟人了,宝玉却是第一次进宫,老远的看着两个人过来,皇后和嫔妃都在心里暗自赞赏,看看人家一家子人,都是整整齐齐的。
  以前本宫还和皇上太后说,世界上的美男子就是你们珠儿这样的,谁知我却错了!你家的宝玉真是如宝似玉,老太太还整天嗔着孩子淘气不懂事。他就是再淘气些,凭着这副样子也都能原谅了。皇后只有太子一个宝儿儿子,她内心深处很喜欢孩子的,可惜身份限制,皇帝的子嗣不少,皇后却都一视同仁。因此今天见着宝玉,皇后立刻欢喜起来,儿子长大了,孙子还小,若是有个标致的小儿子该多好啊。
  宝玉跟着贾珠给皇后请安,皇后忙着叫宝玉起来,叫他坐下来说话。皇后温和的问宝玉年纪多大,读了什么书,日常在家做什么,宝玉都一一的说了。“你最喜欢读什么书?在家做些什么?”
  “最喜欢读庄子。在家读书写字,我天生愚钝,不能和哥哥那样出来为朝廷做事,也就在家陪着祖母和母亲的。”宝玉心里的紧张慢慢的褪去,神色自若的回答皇后的问话。
  “真是个孝顺的孩子,老太太贾夫人你们好福气。你那个玉带着吗?”皇后对宝玉天生带来的玉很感兴趣。
  宝玉站起来从脖子上摘下来哪儿玉放在小内侍端着的盘子上,小内侍拖着盘子到了皇后跟前。皇后拿起来仔细的端详着,她嘴里念叨着上面的字迹,忽然淑妃对着宝钗说:“薛才人你的金锁呢,叫我们也看看,是不是一对话的样子?”
  宝钗听着淑妃的话浑身僵硬,脸上的神色很尴尬。本想着找额借口推辞了,可是多少人虎视眈眈的盯着她。宝钗求助的看一眼宁妃,奈何宁妃根本不理睬她。宝钗也只能咬着牙道:“那个金锁是小时候的东西了,如今我早就不带了,也不知道放在那个地方去了。若是淑妃娘娘要看容我回去找找吧。”
  “我怎么记得上个月你还戴着出来呢?你上次犯病,连着太医院都束手无策,还是你那个冷香丸治好了!后来就整天看你戴着个金锁。怎么一个月的功夫你就长大了?”淑妃上了年纪,皇帝难得来她宫中过夜。谁知好容易来一次还被宝钗给借口着生病给闹得没了气氛。淑妃得了机会岂能放过她去!
  宝钗被逼着从衣襟里面拿出来贴身的金锁,拿给一直等着的小宫女,皇后一手举着金锁一手举着宝玉眯眼念道: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。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。天下的事情真真难说。有的时候眼看着要成的事情,谁知最后却没成。”皇后暗指薛宝钗的金锁是薛家为了攀附贾家假造出来的,后来薛家看有更好的机会就放弃了和贾家联姻的想法。
  “各花入各眼,怎么你家宝玉这么好的人品到现在还没成亲呢?我娘家就是没适龄的女孩子,若是有我一定要提亲的。”德妃这个时候出来又补刀,她好心好意的要帮着宝玉做媒。
  宝玉这个孩子外面长的好,其实底子弱。算命的都说不宜早娶,今年刚看着有了点起色,他的终身大事一切看他老子的安排。贾母笑眯眯的解释了宝玉没成亲的缘故。又把主动权交给子骊。
  “是老爷说宝玉不成器,整天满脑子的离经叛道,不要耽误了人家的好女孩。我家宝玉有些古怪性子,和人生气了也不拌嘴只会自己默默地和自己较劲,为了这个没少生病。宝玉的父亲只想着而给他寻个知根底,知道性情的女孩子。还要别嫌弃我家宝玉是个没本事的。”子骊叹息一声,担心的看向德妃:“我家犬子不敢高攀。”
  听着子骊的话德妃也没说什么,倒是淑妃可不是个省油的灯:“其实也是贾夫人看妄自菲薄了,我看你家的宝玉极好。娶媳妇么,年纪相仿,性格相合最要紧。至于什么功名富贵也就是看个人的想法。不过你家的宝玉今后也不是池中之物,你和老太太都是和善人,今后那个姑娘嫁到你家才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呢。”
  淑妃暗指宝钗嫌贫爱富,宁愿放着个性格温和长相英俊的表弟不要,偏要进宫来陪着可以给她做爹的皇帝。淑妃话音刚落,子骊就看见宝钗的脸白的吓人。
  表面上一团和气,内里暗潮汹涌,皇后已经是小胜一局,淑妃更是出了恶气。皇后夸奖了宝玉些话,嘱咐要好好地读书云云,宝玉一一答应下来,皇后赏给宝玉一些东西就叫贾珠带着他出去了。等着宝玉出去,皇后微笑着看向贾母和子骊:“刚才说起来宝玉的婚事,本宫倒是个好人选。”
  若是有皇后娘娘做媒也是我们全家的荣幸。贾母立刻表示皇后做媒一定是极好的的。
  “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湘云从小在你家长大,性格什么的都是清楚的。这个孩子我也知道的,心里没城府,有什么说什么,她的性子和宝玉正好般配!这样的好媳妇你们还等什么?我想大概是老太太和贾夫人担心别人说闲话。不如本宫出面做了这个媒人。你们看可好啊?”皇后此话一出,贾母和子骊都松口气,忙着起来谢恩。子骊刚才还担心皇后乱点鸳鸯谱,现在她是放心了。等着谢恩起来子骊察觉元春的嘴角带着个似有若无的笑意,她顿时明白了。大概是元春知道了自己和贾母的心思,借着今天把事情定下来罢了。